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4|回复: 1

[新闻资讯] PPA亚洲首秀惹争议:选手怒斥举办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加入最专业的匹克球社区,获取最新技巧、赛事和新闻资讯!匹克球爱好者、教练都在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当激情遇上现实,有时只剩下一地鸡毛。”——这是本次PPA亚洲巡回赛马来西亚站落幕后,不少本地选手的真实写照。

对许多抱着期待而来的选手来说,这原本应是亚洲匹克球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站,却最终变成了充满怨气的体验。报名费用高达100美元,却收获了混乱的分组、糟糕的沟通、低效的赛程安排和令人费解的裁判系统。更有甚者,连最基本的赛事服务都严重缺失。

那种“我们只是来被你们圈钱”的失落感,弥漫在不少人的言语和朋友圈里。

“我们不是职业,但我们也值得被尊重。”
在报名阶段,一些参赛者发现自己提供的DUPR(动态匹克球评级)ID被系统忽视,反而被主办方擅自建立了新账户。这本就影响了选手等级划分的公平性,而当他们试图通过官方渠道寻求帮助时,却收获了“已读不回”的沉默。

不少中级组选手被合并至高级组参赛。比如女子50岁以上组别中,一位选手本打算以中级身份参赛,最后却只被安排了两场比赛,其中一场对手是亚洲顶尖选手之一,结果直接被“腌”出局(被11-0零封)。她苦笑着说:“我交了这么多报名费,是为了体验比赛,不是为了挨虐。”

更糟糕的是,选手们普遍面临长时间空等——她早上8点到场,赛程被延至下午3点才开始,期间竟没有任何明确通知。最终她两场比赛之间的间隔,竟然长达5小时。在没有空调、没有阴凉、没有补给的环境下,这种等待堪称折磨。

一位男子35岁组别的参赛者吐槽:“我觉得我不是在参加比赛,而是在等天意。”

“裁判像幽灵,出现了也没有用。”
尽管PPA要求本地裁判先参加价值200美元的培训课,现场执裁水平却让人失望。有裁判竟然对选手说:“我们不是来裁判的,我们是来协助的。”当球员请求判定边线球时,裁判常常回应:“我没看清。”

在一次比赛中,裁判甚至误判了选手的位置。即便选手明确指出自己是偶数发球方,并展示了裁判要求佩戴的手环,裁判却依然要求他换边,连最基本的发球轮换都搞不清楚。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队伍在等对手超过20分钟后,被判胜出并签署了比分卡,但10分钟后被告知“对手去吃饭了,现在回来了,比赛继续。”这让比赛的权威性和公平性大打折扣。

“贵不一定代表好。”
高昂的报名费,让许多选手以为可以体验到“国际规格”的赛事,却连基本的赛事包都没配齐。一件T恤,成了所谓的“纪念”。观赛门票另计,即便是选手,也无法进入主场馆观战。许多选手抱怨:“我们花了钱、报了名、在这里等上几小时,连看场职业赛都不给进?”

场地问题同样严重——没有通风、没有淋浴、更没有遮阳区域。在马来西亚炎热湿润的气候下,有选手因中暑不得不退赛,甚至传出有职业选手在比赛后被送医吊水。

“我想要的是比赛,不是被剥削。”
Adam Ng 是其中一位公开发声的选手。他在社交媒体上详细记录了自己的参赛过程:从10点开赛延迟到11:34、13点的比赛后等到17点才有下一场。他不是来挑战世界级对手,而是希望体验一次世界级的赛事组织。但他的感受却是——赛事越大,混乱越多。

“我尊重他们安排的赛程,可他们有没有尊重过我的时间?”Adam说,许多业余选手不是全职选手,他们为比赛专门调整时间,却换来一场混乱的等待与无回应。

PPA,亚洲的热情值得你们用心对待吗?
我们理解PPA进军亚洲市场的雄心,也欣赏本地承办方如Panas Express、9Pickle的努力。但如果只带来高收费和低服务,那与“发展匹克球生态”毫无关系,甚至有害。

一位本地教练私下说:“我们欢迎国际赛事来这里,但请带着尊重、专业和责任感。别把这里当提款机。”

是的,PPA值得在亚洲扎根,但不是以这种方式。如果不能正视反馈、重视选手、优化流程,下一次或许就没人愿意来了。亚洲玩家需要的不只是星光闪耀的职业赛场,还有一场真正以人为本的匹克球盛宴。

pbcn-ppa-asia.jpg

新闻来源:https://pickleballnewsasia.com/p ... -rather-than-loved/


中匹在线 - 匹克球爱好者都在这! bbs.pickleballcn.com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是组织得比较乱
中匹在线 - 匹克球爱好者都在这! bbs.pickleballc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匹在线社区 ( ******|****** )

GMT+8, 25-7-18 00: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