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加入最专业的匹克球社区,获取最新技巧、赛事和新闻资讯!匹克球爱好者、教练都在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usapickleball 于 25-9-29 13:26 编辑
这个叫 Elsie Hendershot 的女孩,在其他小孩还在玩游戏时,已经正式签约PPA,成为了一名拥有预期合同的职业匹克球选手。
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正是匹克球新时代的缩影:年轻化、职业化、提前规划化。
而这背后,正是 UPA(美国匹克球联合会) 和 PPA(职业匹克球巡回赛) 联手推动的——“青少年发展计划”。
谁说12岁不能是职业球员?
PPA最近悄悄完成了一波大动作,一口气签下了5位青少年新星,年龄从12到15岁,个个来头不小:
- Cam Chaffin(14岁):DUPR双打评分5.885
- Ella Yeh(15岁):5.246
- Elsie Hendershot(12岁):5.124
- Jade Rau(15岁):5.068
- Tama Shimabukuro(14岁):5.434
看这组数据,你是不是觉得:我35岁刚打出4.2,就沾沾自喜了?现在这些“小怪兽”早就在NVZ前玩吊球(dink)、抽球(drive)和削球(slice)了,还能稳定控球、跑位聪明、意识超前,跟职业球员打得有来有回。
而这不是偶然,这是有系统、有目标的“未来之星工程”。
青少年“预期合同”:不只是签个名
别以为签个名就万事大吉。PPA给这些青少年签的是“Futures Contracts(预期合同)”,这个制度有几个关键点:
- 奖金限制:他们单场比赛的奖金上限被控制,防止一夜暴富带来不成熟。
- 参赛自由度高:除了主赛道PPA,他们还能打挑战赛、青少年赛、高校赛、地方金钱赛(Moneyball)。
- 表现好就升级:只要成绩优异,就可以进入“标准奖金表”,走上真正的职业轨道。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温和但极具弹性的上升通道。让孩子们有机会站上大舞台,但又不会因急功近利而扭曲成长节奏。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既要有星光,更要有地基。
不只是球技,更是人格的考验
Elsie的父亲Kade说得很好:“我们高兴的不只是签约,而是她依然可以保持一个12岁孩子的样子。”
说白了,UPA和PPA签下的不只是数据好看的球员,而是潜力+个性+家庭支持+成长空间的综合体。
这些孩子不是从网球、棒球半路转型来的“外来户”,而是真正从小接触匹克球、以它为主项培养的原住民。
他们不只是能吊几板好球,更能在场下知道如何面对失败、应对社交、管理时间——这些才是职业化的真正起点。
一场匹克球生态的“种子计划”
想象一下——5年后,Elsie 17岁、Tama 19岁,正值巅峰,而他们的粉丝已经从小看他们成长。那时候的PPA,不只是比赛,更像是“成长剧集”。
PPA副专员Chris Patrick说得很直接:“你看看现在的明星球员——像Gabe Tardio、Hayden Patriquin、JW Johnson、Anna Leigh Waters——哪个不是十几岁就和我们一起成长的?”
没错,职业化的根早就埋下,现在只是让它们开花结果而已。
这是匹克球的一次进化,不是一场冒险
在这个越来越多年轻人厌倦传统大球项目(网球、棒球)的时代,匹克球以其节奏快、上手快、互动性强、社区友好的特点,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未来之星”。
UPA与PPA此举,就是为他们铺一条明亮而稳定的路。
当然,你可能会担心:“孩子太小了,签约是不是太早?”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思考,但就像Chris Patrick说的:“这是他们从小选择的道路,我们只是让这条路更清晰、更专业。”
是的,他们不是在被推上去,而是在自己想爬的山上,被搭了个更结实的梯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