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加入最专业的匹克球社区,获取最新技巧、赛事和新闻资讯!匹克球爱好者、教练都在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浪哥走天涯 于 23-6-24 01:35 编辑
什么是身体力量?
身体力量特指通过核心调动躯干,形成静动、前后,左右,上下,转动,倾斜,滚动等方向和重心的变化,进而作为驱动某体育项目技术动作的源动力/先导。
身体力量有什么作用?
身体力量通过两种形式发挥作用:一是定力,即保持静止平衡的核心控制力。二是动力,发挥上下肢承上启下的力量枢纽作用,连接肩背部,使身体方向和重心发生变化的先导性和持续性的源动力。
比如平衡类更强调身体平衡的控制,力量由重力(滑雪)提供了,或者摩擦力极小只需要很小的力量(轮滑或滑冰或滑板等),或者有其他助力海浪(冲浪),或者浮力(游泳)。平衡控制达到极致如高山滑雪/极限滑雪。
比如游泳项目,提升腹压,前移重心,控制身体姿势保持流线形;自由泳中发动转体带动肩背实现空中移臂(恢复)和抱水,带动打腿;蛙泳和蝶泳实现海豚式跃升。
比如攀岩项目,控制身体贴近岩壁和向各个方向转移,引导四肢发力。
身体力量与肢体力量有什么关系
躯干力量相当于一级火箭,肩背二级 四肢力量三级,腕指力量四级。
体育项目一般需要按照各自特殊的发力顺序发挥整体力量。充分顺畅的力量传导/对接/合成才能直捣黄龙,达成目的。
不注重身体力量,只会运用肢体力量有什么不良后果
一般轮滑教学会模仿速度滑冰的练习方法,着重蹬腿摆臂的练习。游泳教学也是着重学习手划水和腿打水的动作。这种练法是对行走跑跳攀爬等运动中四肢作用的错误观察和经验误用。往往导致学练多时之后,滑或游都很挣扎,难以进行长距离/不费力/快速的滑游。
网球项目中,不少孩子学了一二年之后,由于前期不太重视转体发力,有的为了满足孩子打到球保持提升兴趣,正手主要靠手臂发力,导致后期提升面临瓶颈,对改进动作抵触抗拒非常大。笔者参加某品牌的网球宣传教育活动,同期一起练习的五个孩子中只有一个孩子能够充分发挥身体力量,而不仅仅只靠手部力量打球。其中有三个孩子都有在学球练球,时间还不短,但正手的问题都比较明显。打得最不好的小朋友的爸爸就是专职网球教练,正在另一片场地教球呢。
游泳项目中,机构游泳培训的商业滚动式获利模式是建立在学员对水的恐惧的基础之上,所以他们乐于在水中教你技术动作,挑出各种毛病,并督促你加紧上课,使学员产生“进步明显”的错觉,但在水性和平衡能力欠佳的基础上学成的泳技,不免僵硬,变形,仓促,低效。似会未会。最近观察了几个蛙泳和自由泳能游25米的小学员,这种情况挺普遍,游得太赶了,有点挣扎。15节课学不会一种泳姿非常普遍,不少甚至需要30节课以上。
如果参照特里全浸式游泳教学方法(共有两套教程,分别对应仰泳自由泳,蛙泳蝶泳),学习游泳不必首先学会四种泳姿,而是首先学习沉浸于水中自由自在的活动,仰泳自由泳对应的全浸方法像儒艮,身体转动呼吸和轻微蹬滑前进即可。蛙泳蝶泳对应的全浸方法像海豚身体摆荡前进,靠跃出水面的瞬间呼吸。因此即便两手被捆,不仅可以在水里好好呆着,而且还可以像鱼儿一样四处游荡,而且分别有两种换气和前进的方式供你选择。笔者验证了一下:不用手的海豚式泳姿比普通人的蛙泳速度快多了。所以这个动作在国际游泳比赛中是被限制使用的(蛙泳转身后最多只能打一次海豚腿)
轮滑/滑冰等平衡类项目中,培训机构/教练习惯于让学员们列队,练习各类蹬滑的手脚动作,甚至还要求学员背手滑行。这种教法明显超出初级学员的能力,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代偿,为了控制平衡防止摔跤,养成身体过度前倾,膝盖内扣,两脚外撇或者内撇等错误习惯,只会内刃抬脚蹬滑,没有明显的重心转移和持续不动滑行阶段。
太极拳项目,参考下述练家子的阐述:
来自:https://mp.weixin.qq.com/s/A0HoEdbpzgzf4H1qxtsDF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