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加入最专业的匹克球社区,获取最新技巧、赛事和新闻资讯!匹克球爱好者、教练都在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usapickleball 于 25-1-2 05:40 编辑
近年来,匹克球这项新兴运动席卷美国,成为大众与职业选手追捧的焦点。2024年多项赛事,例如匹克球世界锦标赛吸引了超过5.5万名观众,匹克球的职业化之路逐渐走向主流。
这一运动的赛场上,也频现昔日网球巨星的身影。他们以转型选手的身份,试图在这一紧凑却又充满活力的球场上找到新生。
网球明星为何选择匹克球?
匹克球以其易于入门、对身体损伤较小而著称。对许多网球职业选手来说,这是一条“第二职业”之路,甚至是一种重拾竞技激情的方式。网球的职业道路往往短暂而激烈,选手平均27岁便退役,而匹克球则为年过三十的运动员打开了新的大门。
Eugenie Bouchard,这位曾排名世界第五的网球选手,便是匹克球转型的代表之一。在匹克球职业巡回赛(PPA)上,她坦言:“匹克球与网球完全不同。”尽管初期屡战屡败,但她将匹克球视为一种回归初心的体验。匹克球更注重反应速度与精准的触球控制,而非网球中广阔场地上的大幅度击球。这种变化对曾经习惯网球节奏的选手来说,显然需要时间适应。
从网球场到匹克球场:适应之战
与Bouchard类似,Sam Querrey也经历了匹克球初期的“撞墙期”。这位身高六英尺六、曾排名网球世界第十一的选手,发现自己的网球优势在匹克球赛场上并不完全适用。匹克球强调紧凑动作与小范围移动,而Querrey过去倚重的强力正手在这里却显得笨重。尽管曾一度跻身匹克球排名前百,他在2024年因跟腱受伤跌至第111位。
而Donald Young的转型之路则更为励志。这位曾经的网球少年天才,通过数月的调整后,成功攀升至匹克球单打世界第24名。相比之下,Jack Sock的表现堪称“教科书级”的成功转型。他以出色的手眼协调能力与灵活的短球控制,成为匹克球男子单打第十名,并延续了他在网球双打中所展现的精妙技巧。
匹克球:一项独立且独特的运动
尽管匹克球与网球在球拍、发球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其核心精神却截然不同。匹克球崇尚娱乐性与社区氛围,被形容为“可以边喝啤酒边玩的运动”。然而,职业匹克球的迅速崛起也带来了商业化的曙光。2024年,匹克球职业选手共创造了约3000万美元的收入,赞助商名单从健康饮品到医疗技术逐渐多样化。
对于这些网球选手来说,匹克球不仅是一个新的竞技场,更是一个延续体育生涯的平台。正如Bouchard所言:“这让我想起了网球早期的那些奋斗岁月。虽然一切从零开始,但这也是一种难得的初心体验。”
展望匹克球的未来
尽管匹克球正迎来井喷式的发展,但它能否成为一项观赏性极高的主流运动,仍存争议。网球传奇Andre Agassi曾坦言,匹克球的观赏性与网球尚存差距。但与此同时,匹克球的简单规则和高参与度使其成为一种“人人可玩”的运动,而非仅限于观赏。
作为匹克球发展的标志性事件,2025年的“匹克球大满贯赛3”(Pickleball Slam 3)将迎来Bouchard与Andy Roddick对阵Agassi与Steffi Graf。这一赛事预计将吸引上百万观众,也进一步证明了匹克球在大众中的影响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