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加入最专业的匹克球社区,获取最新技巧、赛事和新闻资讯!匹克球爱好者、教练都在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usapickleball 于 25-4-14 12:43 编辑
匹克球,原本只是后院的娱乐项目,如今正悄悄上演一出“外交小剧场”。
来自美国马里兰州的31位公立学校学生运动员,四月踏上前往中国的匹克球交流之旅。他们分别在上海、深圳和北京展开为期近两周的访问,用匹克球,在中美青少年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校际访问,而是一次运动和文化的双重碰撞。主办方是Montgomery County Public Schools(MCPS),这个美国第一批将匹克球纳入高中正式联赛的学区,早在2023年就已在11所学校推出匹克球校队计划。到了2024年,干脆直接“全员推广”——25所高中统一列装:“Pickleball for ALL”,全体匹克球上阵。
匹克球:友谊的通行证
“我们很荣幸能代表MCPS参与这次交流之旅,这正体现了体育将人们连接在一起的巨大力量。”MCPS体育总监Jeffrey Sullivan说,“匹克球的包容性,与我们‘R.A.I.S.E.’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尊重(Respect)、责任(Accountability)、正直(Integrity)、服务(Service)和卓越(Excellence)。”
不得不说,把匹克球选作交流媒介,选得妙极了。这项运动原本就强调合作、反应和细腻手感,是种你来我往、轻松打趣的运动,甚至还能拉着对方笑着吵一架——这种氛围,说不定比正式的外交发言还真诚。
来自中美的“Picklers”即将碰面
此次交流的另一重头戏,当然是和中国学生的友谊赛。从北京到深圳,再到上海,31位“美国小Pickler”将与中国的青少年选手展开切磋。而且,不只是打球,MCPS还安排了系列文化学习课程,学生们正通过每周的中文文化培训,提前“解锁”中国。
说句实话,能在中美关系还略带紧张的当下,看到青少年通过一项新兴运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对面交流,这本身就是一场突破与希望。用“吊球”代替隔阂、用“抽球”打破误解——匹克球,也许不是解决世界问题的钥匙,但它确实是那扇窗,让我们能彼此看得更清楚。
匹克球,不止是比赛
1971年的乒乓球之旅是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而这次匹克球之旅将有助于缓和两国关系,为年轻一代搭建沟通的桥梁。
这次交流的背后,也透露着一个更深的信号:匹克球的全球化正在加速。它不再只是美国老年人的健身新宠,也不再是年轻人追求新潮的玩具,而是变成了一种真正的“运动语言”——不需要翻译,就能互相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