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加入最专业的匹克球社区,获取最新技巧、赛事和新闻资讯!匹克球爱好者、教练都在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PPA(Professional Pickleball Association)首席执行官Connor Pardoe近日对外证实:职业匹克球将正式引入自动司线技术,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在八片职业赛场投入使用。“你以后都不需要再判球了,”Pardoe说,“系统会自动告诉你球是界内还是界外。”
这项技术,其实就是借鉴网球领域广为人知的鹰眼系统。不同的是,它将在更小、节奏更快的匹克球赛场上应用,对判别的精度和响应速度要求更高。Pardoe透露,他们已经与一家技术公司签约,正在进行部署前的测试和调整。
对于许多玩家来说,这不是“炫技”的噱头,而是一场关于公正性的革命。
长期以来,职业匹克球比赛中的“球员自己判线”制度饱受诟病。比赛过程中,选手不仅要兼顾技战术,还得临场做出边线判断。而现实是,角度受限、体力透支和情绪波动,极易让这个过程变得不准确甚至不公正。
过去几个月,职业赛场上因为判线问题引发的争议屡见不鲜。有一场男双比赛中,Travis Rettenmaier在赛后公开承认,他故意将一个明显界内的球判为出界,只是为了“报复”对手之前一次错误判线。这类“针锋相对”的操作,令人错愕,也让比赛的专业性大打折扣。
可以说,自动司线技术的落地,是职业化进程中一个绕不开的“基础设施”。
而自动司线,只是PPA整顿赛场秩序的其中一步。Pardoe在同期宣布:
- 球拍监管全面升级:从2025年9月1日起,所有职业用拍需通过UPA-A认证。这一认证将统一球拍弹性、表面摩擦力等关键指标,杜绝“灰色地带”的存在。
- 兴奋剂检测初步推进:联盟正筹备每年投入50万至100万美元进行职业选手的兴奋剂检测。这在匹克球历史上尚属首次。
- 奖金制新合同上线:职业选手的合同结构也将发生重大调整。从2026年开始,95%以上的选手将转向“低保底+高奖金”的新模式。总奖金池达1500万美元,另设500万美元用于国际赛事奖金分配。
- 从打击违规到激励表现,PPA显然在酝酿一场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目标只有一个:把这项运动,打造成一项成熟、专业、具备国际商业价值的竞技项目。
Pardoe自己也坦言:“你无法建立一个职业联盟,如果最优秀的球员不愿意留下来。”而留住这些顶级选手的前提,是制度公平、利益对等、舞台专业。
自动司线,会不会在未来引发新的技术争议?也许会。但我们更应该关注它所传递的信号:匹克球这项运动,正从“玩家主导”走向“体系主导”;从草根兴起,迈向真正的职业化。
在不久的将来,当球员安心专注每一个回球,而不必分心去看球到底落在边线内还是外时,这项运动,才算真正成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