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加入最专业的匹克球社区,获取最新技巧、赛事和新闻资讯!匹克球爱好者、教练都在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2025年7月17日,随着“佩雷英杯”匹克球巡回赛青少年赛CPC-J30(江城站)暨首届中老越三国青少年匹克球邀请赛的圆满收官,三天赛程里,400余场精彩对决轮番上演,中老越三国青少年以球为桥,在边境线上绘就了一幅“三国边地情,匹克少年梦”的生动画卷。
本次赛事吸引了中老越三国45支队伍、221名青少年选手同场竞技。赛事设置U12、U14、U18三个年龄组别,涵盖女单、男单、女双、男双及混双五大项目。
小小匹克球,传出跨国友情
在中老越三国交界的界碑前,选手们围成一圈,自发组织了一场“无声的匹克球传递”:没有比分,没有裁判,有的只是一个接一个的默契传球。这颗球,从越南少年的球拍弹向老挝少女的手中,再旋转着落入中国选手的挥拍之间。
“我们传递的不只是匹克球,更是三个国家青少年之间互相学习、彼此理解、共同成长的心意。”来自中国红河州个旧市代表队的教练白冰的话语,道出了这场“无声对话”的分量。
站在三国交汇的界碑前,成都市代表队选手蒋一鸣坦言:“我从未想过一项运动能把我们这样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青少年连接在一起,这种感觉太特别了。”
沉浸式体验,文化就在身边
比赛落幕后,选手们来到整董镇,走进召存信民族团结楷模展示馆,认真聆听一位老州长团结边疆各族、建设家乡的真实故事。在这个讲述团结的空间里,三国的青少年选手静静站着,听懂的不只是翻译,还有信念。
文化体验的环节也毫不敷衍——在城子三寨,孩子们用手摸着木刻印版,一点点把图案拓印在纸上;学着翻炒咖啡豆、揉捏傣族糯米粑粑、编织非遗傣锦……他们不仅品尝了美食,更“尝”到了这片土地的温度。
江城县博物馆的“象往生活”展览,同样让孩子们印象深刻。通过沉浸式影像和实物展陈,大家认识到野生亚洲象的生存困境,也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这不是一个景点,而是一次生命力的对话。”一位越南教练感慨。
一个背包,一份友谊
在返程前,江城本地的小选手们悄悄准备了一份惊喜:为来自老挝和越南的朋友们赠送了印有当地特色的“江城丢包”。这个寓意“好运与祝福”的小布包,被塞满了来自边城的祝愿,也塞进了三国青少年心中的温暖回忆。
成都市参赛选手家长段广义表示:“我们是抱着参赛的心态来的,却收获了一场跨国的文化体验。这场‘边境一日游’,让孩子们懂得了什么叫边疆,什么叫多元,也让我们家长开了眼界。”
“以赛促游”,不是口号而是实践
此次江城站的赛事和文化活动由主办方精心策划,从“打球竞技”延伸到“文化交融”,真正做到了让体育赛事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桥梁。
体育搭台,文化唱戏,旅游带动,友谊传承。正如一位老挝代表队领队所说:“孩子们通过这次比赛结识了朋友,也通过旅行认识了中国。等我们回去,也想办一场这样的比赛,欢迎你们来。”
匹克球,是连接;江城,是窗口。边陲小城正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拥抱青春、拥抱世界。
新闻来自:https://www.puerw.cn/content/202507/18/c449765.html
|
|